学术讲座|俞剑:电力供应的稳就业效应研究:理论与中国经验
3月31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俞剑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电力供应的稳就业效应研究:理论与中国经验》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陈永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俞剑教授通过解析中国电力供给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系统阐述了电力短缺的现状及重点领域。继而结合2008年、2011年、2021年三次典型电力短缺案例,论证了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与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同时从能源转型视角梳理了短缺成因的演化路径。
基于此,研究团队构建了具有时空特征的电力短缺指数(EPI)。该指数通过三重维度构建:1.政策文本分析:对657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及《人民日报》等权威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2.企业问卷验证:覆盖全国23省412家企业的电力使用反馈;3.动态趋势建模: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捕捉政策干预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电力供给每提升1个标准差单位,可显著提升就业率0.2个百分点(p<0.01)。异质性分析揭示:1.产业维度:低能耗行业就业弹性系数达0.35,较传统工业高72%;2.区域维度:中西部地区就业响应强度是东部1.8倍;3.企业规模:中小企业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特征。在政策建议环节,俞剑教授提出“三维保障机制”:电力供应稳定性作为企业生存的基建设施,不仅维系现有就业岗位,更能通过区域营商环境优化产生就业创造效应。
本次讲座在专题研讨环节,俞剑教授与会者就“绿电转型的就业替代效应”“电力大数据伦理边界”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讨论。讲座后师生们与俞教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深受启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