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0317—0323)

发布者:洪晓如发布时间:2025-03-26浏览次数:13

——经济学院——

学术讲座|经济学院启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报奖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成果影响力,切实做好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319日下午,我校经济学院成功召开报奖工作启动会,部署今年的申报工作。会议由经济学院副院长诸竹君教授主持,学院近两年发表高层次科研成果的教师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报奖事宜

会上,副院长诸竹君传达了浙江省社科联关于本届省哲社奖申报工作的最新要求,强调申报成果需聚焦国家和浙江省重大战略需求,体现学术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结合往届申报经验,诸竹君副院长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填写规范、成果形式(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及佐证材料准备进行详细说明鼓励跨学科联合申报,重点培育标志性成果,避免“一稿多投”或重复申报诸竹君副院长还分享了自身的申报经验,重点围绕“选题创新性”、“成果转化支撑材料”、“申报书撰写技巧”等展开交流,并且针对“通讯作者申报资格”“成果署名排序”等高频问题作统一解答。

会议最后诸竹君副院长做总结性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在科研工作中的努力和成果,并鼓励教师们以此次报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优秀成绩,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增添光彩。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术讲座|陈寿田:五千年中国看良渚

320日上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原二级巡视员陈寿田先生应邀走进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结合自身丰富经历,为学生带来《五千年中国看良渚》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陈寿田先生结合自身阅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文历史学科的独特意义,并向在场学生寄语“梦想、行动、坚持、成功”,鼓励同学们坚守学术理想,以实际行动和不懈坚持实现价值追求。

讲座中,陈寿田先生围绕良渚古城遗址与良渚文明的概况展开介绍,巧妙融入自己参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程的独特经历,生动诠释了良渚遗址在世界人类历史中的独特价值。

在陈寿田先生看来,良渚古城遗址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意义非凡。这些成果不仅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坚实的学术支撑,更是让世人认识真实、全面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一扇独特历史文化窗口。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公认,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刷新了中国乃至世界对历史的认知,同时也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了关于 “何为文明” 的中国方案。此外,陈寿田先生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对良渚遗址考古工作的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他还列举了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以及在国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成果,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良渚文化在国际上产生的广泛影响。



活动过程中,与会师生积极参与交流。陈寿田先生将良渚文化与红山文化、金沙遗址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切入点,耐心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良渚遗址,乃华夏瑰宝,熠熠生辉于时间长河之中。陈寿田先生以满满的文化情怀,朴实的生动语言,述良渚往昔风华,探历史绵长古韵,为我们搭建起一座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桥梁,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专业视野,为我们的学科知识增长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与契机。



——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学术讲座|尚永琪:历史学的文明路径与时代转向 ——以丝路文明研究为中心

2025321日下午,应浙江工商大学东西文明互鉴研究院和哲学系邀请,宁波大学尚永琪教授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管理楼210教室,为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历史学的文化路径与时代转向——以丝路文明研究为中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黄崑威教授主持。尚老师指出传统“镜鉴史学”研究范式与现代社会相断裂,历史学研究应构建现代化显性知识体系,确证人类社会性身份,将关注中心从古代语境的君主政治和群体生活转移到现代语境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生活,并融合史料分析与现代科学体系,超越王朝史、民族史,成为人类文明的总体史学。评论环节,黄老师讨论了历史学对哲学的基础建构作用,江静院长强调了讲座所涉研究方法的前瞻性与未来性,哲学系主任柴可辅老师总结讲座了对东亚研究院和哲学系同学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讲座|翟雪松:智能时代实证研究方法探索

为了使师生深入了解实证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借鉴、应用与创新,助力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317日下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雪松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在下沙校区B131教室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智能时代实证研究方法探索”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伟老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硕博研究生参加。

翟雪松教授围绕选题与数据分析两大核心内容展开讲解。首先,在选题方面,翟雪松教授提出三种创新思路:通过研究进程推演把握方向、关注最新报道和会议论文捕捉热点、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拓展视野。其次,在数据分析方法方面,翟雪松教授重点介绍了五大具有潜力的研究方法:一是问卷法,从结构方程模型(SEM)到层次线性模型(HLM),强调跨层次视角的问卷分析;二是实验法,基于生理反馈的多模态数据分析;三是人工智能辅助分析方法,涵盖文本挖掘到图像识别的技术应用;四是行为分析方法,包括滞后序列分析和人机交互数据的运用;五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二手数据进行效能评估。何虎生教授还对我院硕博研究生学习、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提倡科研要从文献阅读入手,深入研读学科相关经典著作,做好理论研究工作。同时还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书,不负青春,不负党。




学术讲座|祝彦:中国共产党与三个历史《决议》

为深化学生对党史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319日下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彦应邀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三个历史《决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下沙校区B131教室举行,由我院曾建平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

祝彦教授以“关于普及与提高”和“关于立场与方法论”两个问题引出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从决议精神出发学习党史,从决议中学到一种精神、学到一种格局、学到一种站位。他强调,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理论探索的历史,要深刻把握我们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方法论指导。首先,要总结历史决议的智慧,从党的理论和历史中学到力量、品质、精神、作风等;其次,学习党史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大历史观;最后,他建议大家要大力弘扬老一辈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于革命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学术层面,更要站在政治高度。




——泰隆金融学院——

学术讲座|Julian WilliamsCalibration of local AI models for Finance

2025320日下午2点,杜伦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会计和金融学系主任Julian Williams应邀出席我校泰隆金融学院举办的商泰普惠金融论坛,为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 Calibration of local AI models for Finance ”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教授主持,泰隆金融学院的老师及学生参加了讲座。

Julian Williams教授首先自己与大语言模型结缘的经历。作为一名计量经济学出身的学者,Julian Williams教授长期专注于金融衍生品的研究。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他敏锐地察觉到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于是毅然投身于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Julian Williams教授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指出,当前金融市场中存在着海量的数据,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量化数据,如股票价格、利率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但传统的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而大语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文本生成和理解能力,能够有效地填补这一空白。他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纪要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大语言模型生成合成的会议纪要,从而为预测利率波动等金融活动提供有力支持。这一创新性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依据。

之后,Julian Williams教授还分享了他在实际研究中所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他提到,尽管大语言模型具有强大的功能,但在将其应用于金融领域时,仍需克服诸多困难。例如,如何确保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既符合金融领域的专业要求,又能准确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对模型训练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量化技术中的 LoRA(低秩适应)和 QLoRA(量化 LoRA)等方法,以降低模型训练的计算成本,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此外,他们还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工程,引导模型生成符合特定格式和内容要求的文本,从而更好地满足金融领域的实际需求。

汇报结束后,倪禾、张秦等老师分别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他提问,如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否会取代传统金融从业者的工作、如何评估模型生成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等。Julian Williams教授耐心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也为推动人工智能与金融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在这一领域看到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