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0226—0308)

发布者:尹恒发布时间:2024-03-12浏览次数:10

金融学

百家讲坛:如何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3月8日下午,应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如何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坛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和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承办。报告会前,赵英军副校长亲切会见了张明副所长。 报告会伊始,学院党委书记慕兴宏致欢迎辞,副院长曹伟教授主持会议,学术副院长万谍教授等共计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明教授首先从经常账户结算、跨境直接投资结算、香港人民币资产规模以及双边本币互换等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周期性变化,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提升空间。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可分为2009-2017年的旧“三位一体”战略和2018-2020年的新“三位一体”战略,新、旧“三位一体”战略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产生了部分隐患。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爆发、俄乌冲突、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等方面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据此,张明教授提出了新新“三位一体”策略,即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与结算、加大在国内市场与离岸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的力度、加快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随后,张明教授阐述了“去美元化”现象并分析了“去美元化”现象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行为加剧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对美元武器化的担忧;二是新冠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随后的加息缩表,迫使其他国家采取行动以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最后,张明教授分析了“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并提出稳慎扎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四个途径:一是尽快实施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以提振经济潜在增速;二是大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改善外部环境;四是采取创新思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结束后,张明教授认真耐心地解答了参会师生的提问。张明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洞察能力、严密的逻辑分析、精辟的政策建议,令在座师生受益匪浅。曹伟教授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张明教授的精彩演讲,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语料库话语研究”系列学术活动

2024年3月4日至7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杰出教授,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话语分析的两位国际领军学者Tony McEnery和Paul Baker在外国语学院329学术报告厅做了“语料库话语研究”系列学术报告并开设了为期三天的研究工作坊。

3月4日,McEnery教授作了题为“英国会话英语中的詈语、话语与功能”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强调了话语的宏观结构在詈语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以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语料数据(BNC2014)为例,采用功能话语编码标注进行分析。这一分析揭示了九类宏观结构及其话语单位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此外,McEnery教授还考察了詈语与叙事宏观结构及其子元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发现詈语在不同话语维度上的变化与情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最后,McEnery教授强调,话语宏观结构视角具有互补性,话语语用学研究更需关注詈语及其与宏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Baker教授作了题为“语料库话语分析概要”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强调了语言在构建立场、表征身份和传递评价方面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分析大规模的语言数据,可以揭示语言的累积效应。这引出了他所提倡的“语料库辅助的话语研究”(CADS)路径,并介绍了“描写—阐释—解释—评价”的研究范式。讲座中,Baker教授以四个案例研究简要展示这种研究路径的价值:英国媒体中的单身汉形象、英国议会关于禁猎狐狸的辩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患者反馈以及英国新闻媒体对肥胖症的报道。这些研究展示了语料库研究方法在引领语言学者洞察话语与社会,促进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两场主题报告由外国语学院钱毓芳教授主持。

3月5日至7日,Baker教授为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开设了为期三天的“语料库话语分析”工作坊。工作坊分别由李文中教授和濮建忠教授主持。

第一场工作坊讨论“肥胖症新闻语料库的视觉分析”这一主题,主要目标是分析英国报纸《每日快报》肥胖症报道中文本和视觉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工作坊采用词频分析、高频词与图像标签的搭配分析等方法,考察媒体报道中文本和视觉图像对肥胖症的多元视角表征,以此理解文本与视觉元素如何共同影响公众对肥胖症的认知。

第二场工作坊深入探讨了“口语语料库中语言与性别的社会学分析”。工作坊依托在线语料库平台CQPweb,分析了英国国家口语语料库(spoken BNC 2014)中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通过词频分析、主题词提取、语法特征对比和语义类型分析等多种方法,呈现了男女在语言表达上的细微差异,展示了话语可能揭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

第三场工作坊的主题聚焦“患者反馈的语料库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患者反馈的内涵。通过采用包括词频分析、搭配分析和索引行分析在内的多种分析方法,详细探究了患者反馈中的核心主题,以及正面和负面反馈内容的具体涵盖范畴,进一步分析了反馈背后的潜在原因。这种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和感受,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提供咨询,以改进其医疗服务体系。

第四场工作坊围绕“新闻语料库中的主题词”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比英国两家不同类型媒体机构对“停止石油”组织的报道,运用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和索引行分析等方法,考察了两家媒体在报道中所采用的命名策略、话语主题和形象建构。这些分析有助于揭示不同媒体报道中反映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公众认知和形象塑造。

本次学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包括校内外的教师和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现场座位满员,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互动环节尤为热烈,与会者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大家表示从中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掌握了语料库话语研究的核心方法,还深刻认识到选择研究题目、明确研究问题、搜集研究数据和确定研究路径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学


学术论文著作发表情况

题目:《做好青年理论宣讲工作 开拓立德树人新路径》

作者:金小苗、杨鑫伟、于浩宇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2月28日08版

内容:

作为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工商大学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跟省委宣传部关于理论宣讲的全面指导与总体布局,积极开展服务全省的理论宣讲工作,组建“星火”理论宣讲团,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落地落实,助力思想文化共富共强。学院通过宣讲“多重曲”,让“小声音”凝聚“大力量”,让青年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用青年的声音传递党的声音,让理论宣讲与亮丽青春交织,为青年发展打开新天地,为立德树人探索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理论宣讲“大格局”

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完善理论宣讲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宣讲队伍、平台、内容、制度等方面资源融合共享,为构建理论宣讲“大格局”夯实体系基础。

学院成立由院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理论宣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推进青年理论宣讲相关工作。在浙江省李梦云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的具体指导下,制定并落实《青年理论宣讲员奖励机制》《理论宣讲能力提升机制》《理论宣讲对外联系机制》《理论名师指导青年宣讲机制》,构建起学院党委领导、理论名师指导、学生组织宣讲的工作大格局,积极服务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学院积极开展理论宣讲研讨会、专家指导会,每年举办全院青年理论宣讲大赛,多举措提升青年学生的理论宣讲水平。与浙江龙游“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共建宣讲研习基地,与公益组织、社区、乡村、中小学等共建多个宣讲实践基地,构建青年学生理论宣讲大平台。

二、坚持守正创新 唱响理论宣讲“主旋律”

学院积极做好宣讲工作,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使命、推动新发展,提炼群众关心的问题,将理论宣讲融入热点议题中,打造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宣讲内容,用理论武装头脑。宣讲团主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遵循现代传播规律,让理论宣讲更新潮、更富穿透力,也让宣讲员在开展宣讲的过程中与听众产生思想共振、心灵共鸣。

学院宣讲团在各企事业单位、高校、公益组织、社区及农村开展《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学习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浙江数字,经济改革》《千万工程》等理论宣讲共计500余场。宣讲团积极创新宣讲形式和载体,赴浙江雨花老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开展公益式宣讲,赴浙商博物馆开展情景式宣讲,赴宁波市泗门镇万圣村开展庭院式宣讲,通过创新宣讲模式切实推进理论宣讲工作进一步落地落实。宣讲团还着力探索理论宣讲“文艺+”的新思路,以歌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理论“播出来”“唱出来”,让群众坐得下、听得懂、记得牢。

三、推动量质并举 培育思想引领“主力军”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建好人才队伍是关键。学院厚植人才“软实力”、构建宣讲“硬支撑”,积极培育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表达能力过关的思想引领“主力军”,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开展工作,让理论宣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院宣讲团坚持“高标准找苗、高质量育苗”的宗旨,选拔优秀人才,突出素质培养,做好新时代宣讲人才工作。宣讲团从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挖掘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宣讲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夯实人才基础,建设一支优秀的宣讲队伍。学院青年积极参与宣讲工作,赴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开展宣讲,获得广泛好评。宣讲团持续推进队伍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宣讲培训和座谈交流,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名师指导、示范宣讲等形式,邀请理论专家及名师辅导授课、现场教学,不断提升宣讲骨干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宣讲能力。围绕“八八战略在身边”“千万工程”等主题,举办优秀宣讲员大赛、微党课比赛、朗诵比赛,以“赛”选人、以“诵”育人、以“讲”炼人,培养了大批“宣讲能人”。

四、实现内外联动 筑牢理论宣讲“主阵地”

打通党的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需要不断加强基层理论宣讲的阵地建设。学院注重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的协作联动,将理论宣讲的“主阵地”从课堂搬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场,着力开创理论宣讲工作新局面。

学院宣讲团坚持推动“名家讲座”与“百姓课堂”相结合,通过与基层党组织相互合作,建立多家理论宣讲实践基地,围绕中央和地方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解读政策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党员群众进一步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提升水平。同时,宣讲团积极助推课堂学习与社会服务联动,推动青春宣讲融入雨花公益敬老、乡村支教等公益活动,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实现“软支撑”与“硬服务”有效对接。为了扩大理论宣讲影响力,宣讲团依托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宣讲模式,使理论宣讲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让理论学习“不掉线”,做到“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阵地就建在哪里”,让理论宣讲更加“有声有色”。

面对新形势,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星火”理论宣讲团的作用,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肩负起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与担当,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题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作者:李梦云、余其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9日第05版理论周刊

内容:

理论特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了我们党以“硬道理”的清醒认知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历史担当,为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年年初,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以“硬道理”的清醒认知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历史担当,为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围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概念。理论概念的时代生成具有社会存在基础。“硬道理”是根本原则、内在本质在话语体系层面的形象化表达,旨在强调规律性论断须臾不能背离的始终如一的根本地位,表达的是坚决贯彻落实规律性论断的战略定力和强大意志。

第一,基于目标导向把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强调,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摆脱根据速度、规模和数量来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的范畴,必然对质量、结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追求,深刻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中“质”与“量”辩证统一关系的道理学理哲理。

第二,基于方法原则把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发展理念与方法原则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因此,为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必须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视为一个整体,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不断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三,基于评价指标把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发展目标,一种发展过程,更是一种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现实评价。要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核心要素的价值评判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引导全社会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换言之,从发展成效检验标准看,是否坚持高质量发展,应当成为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的重大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阶梯式递进的动态过程。依循发展演进的历史逻辑,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硬道理”到“新时代的硬道理”,既与时俱进又守正创新,标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体现了我们党发展思路的新调整、发展境界的新追求。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要求。我们党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成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不仅拓展了我们对高质量发展与美好生活关系的认识视野和理解深度,而且为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客观依据。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呼唤高质量发展。相较于片面追求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应对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必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球性挑战频发,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的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的本质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表现为在国与国的动态博弈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创新活力和配置效能。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只有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确保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战略主动,在国际力量的深刻对比中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

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措并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没有捷径,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创新、敢作为,不断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围绕实体经济重点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创新与改革双轮驱动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提质升级。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因此要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支撑,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必须把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各类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利益合理分配;以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动高标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内蕴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协同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新路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水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要通过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通束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国际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以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成就造福中国也惠及世界。

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高质量发展是共享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依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扎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托育、生态保护等基础性问题,着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真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互促进。




泰融金融学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ousehold Savings Plan an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Evidence from China

2024年3月6日下午13点30分,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邱伟松博士,为学院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ousehold Savings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泰隆金融学院普惠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秦主持,泰隆金融学院的老师们参加了讲座。邱伟松博士首先汇报了最新发表在Applied Economics期刊上的一篇学术论文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ousehold Savings Plan an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Evidence from China, 文章通过合并城市一级的 COVID-19 数据和家庭调查数据,探讨疫情对中国家庭储蓄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与实际储蓄和短期储蓄计划相比,经历过更严重疫情的家庭会显著增加长期储蓄计划。限制性政策被认为是增加储蓄的主要驱动力,其次是收入预期和宏观经济预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对家庭储蓄计划的影响较小。最后,本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家庭对疫情的反应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