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1225—1229)

发布者:尹恒发布时间:2024-01-10浏览次数:663

管理学院

毛基业教授——国家基金项目论证会

2023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爱思唯尔(Elsevier)榜单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2015-2018)毛基业教授应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的邀请,莅临我校进行国家基金课题申报指导。本次项目论证会由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副院长朱玥主持,浙江工商大学社科部张海霞副部长、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叶庆燕、谢江佩、齐羽、王孝盼、司维、丁沂昕、汪淋淋等教师参会。

毛基业教授围绕教师项目申报书的具体情况与老师们展开了深度的学术对话和交流。会上教师仙先后汇报了各自的课题,并与毛基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探讨。毛教授从项目选题和研究思路方面提出了点评和建议。针对叶庆燕的老师项目,毛教授提出一方面要更加聚焦于“真问题”和前沿重要问题的研究,要有具备现实性和前沿性的案例;另一方面要跟文献进行对话。毛教授对谢江佩老师的选题进行了肯定,指出要有现实的管理场景,也要注重对以往文献的继承,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齐羽老师的选题,毛教授指出未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补充完善:一是聚焦“绿色”主题的区域合作研究;二是联系产业组织网络理论,将理论逻辑带进“一带一路”现实逻辑情境,如将国内区域合作逻辑,放大到国际区域合作层面修改完善。毛教授对王孝盼老师的选题也给出了肯定,但同时建议拔高现在的研究情境以使研究问题更具普适性,在研究问题的设计上,相比于将前因、影响机制和后果全部摊开进行研究,聚焦某个方面展开深入挖掘显得更为重要。针对丁沂昕老师的课题,毛教授提出一要凸显研究问题在当下实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二要重视文献继承,厘清已有研究的进展程度。关于汪淋淋老师的自科基金项目,毛教授同样强调了既有文献的必要性和深入聚焦的重要性,提出一定要多去挖掘文献和探索实践。

毛基业教授此次莅临我院指导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内容针对性强、点评详实、建议中肯,为我院教师学术积极性的提高、申报书撰写质量的提升、青年教师博士生团队的建设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nAAswSZ5vImWoubVFGKtw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举办2024年国家级课题申报论证会

为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家级课题申报质量,12月28日下午,国家级课题申报论证会在经济学院416会议室顺利召开,经济学院邀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邵军教授为老师们做课题申报指导。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学术副院长诸竹君教授主持,院内外十余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邵军教授主要分享了国家级课题的申报经验。首先,邵教授阐述了课题申报选题的要点,强调选题要尽量贴近指南以及现实问题;其次,邵教授指出已有成果的梳理部分不需要过多文字,其书写核心在于条理清晰和内容简洁;同时强调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在文献述评部分的用词需谨慎,避免语言绝对化。

邵军教授还强调,研究框架和内容部分是核心,需要思考内容的论述结构、语言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每部分的撰写尽量做到匀称,同时要思考本研究解决了何种问题,并再次强调了避免语言空泛化的问题。

随后,与会教师们就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方向等方面与邵军教授进行了“一对一”式详细探讨和交流。邵教授对部分课题的新颖性、可行性表示了肯定,同时也对部分课题提出很多中肯建议。

本次研讨会持续近三个小时,会议最后,诸院长代表学院对邵军教授提出的宝贵意见与悉心指导表示由衷感谢,并要求学院教师要认真思考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聚焦研究重点,优化研究设计,充实研究内容,修改完善自身申报选题,力争在2024年度国家级课题申报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金融学院

首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在浙江工商大学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30至31日,首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青年论坛和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多所知名高校和10多家高水平期刊200多名专家学者、师生到场参会,年会设有主旨演讲、分论坛及期刊论坛。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梁琪,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刘莉亚,上海交通大学高金讲席教授、Review of Finance主编潘军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开幕式环节,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赵英军教授代表学校致辞,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首届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年会是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以及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金融学术盛会,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届年会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持续推动金融理论创新和繁荣发展。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院长柯孔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潘军教授作题为The Pre-Announcement Drift in China: Government Meetings and Macro Announcements的主旨演讲。潘军教授从中国政府工作会议召开与宏观议题发布的视角切入,探究资本市场对宏观政策预期的真实反应,她发现高层级政府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表现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影响,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进一步理解资本市场与宏观环境的关联。

南开大学梁琪教授作题为《绿色银行借贷关系与债券定价效应研究》的主旨演讲。他首先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绿色成效三层维度构建了商业银行绿色治理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银行绿色治理如何通过绿色声誉效应、绿色成本效应影响商业银行收益、风险。此外,梁琪教授还分享了《金融学研究“三问”》,讨论了新时代金融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为谁研究三个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刘莉亚教授作题为《支持零碳金融的资本监管框架——前瞻性报告》的主旨演讲。她指出现有资本监管框架既要考虑绿色资产的正外部性,又要考虑棕色资产潜在的转型风险,并考察了绿色支持因子在促进绿色信贷、抑制棕色信贷、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年会设置了公司金融与债券市场、银行与绿色金融、银行治理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银行与公司金融、以及博士生新秀专场六个分论坛,共收到100余篇参会论文,经专家评审,选出19篇论文在分论坛交流,并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点评,现场气氛活跃,观点交流碰撞激烈。

本次年会践行“从国情出发 ,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使命,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银行与公司金融”相关主题学术与政策研究,努力解答金融强国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次年会在多方支持和关注下圆满结束!


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233期 |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交流与论证

12月27日下午,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在综合楼846举办了第233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国家高层次人才、西南财经大学邹红教授应邀为学院教师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交流与论证。会议由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学术副院长万谍教授主持,学院20余位教师和博士生参加了交流。

邹教授指出,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应用研究应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大的商业价值,要立足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邹教授研究了2021-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选题指南变化,强调了2023年指南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研究热点关键词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开放、产业供应链韧性、粮食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等。提醒老师在课题写作中注意以下情况,一是课题论证对问题把握不准确、不透彻、论证不充分;二是申请者相关积累不够;三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不到位,核心观点缺失。社科基金申报书要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尤其要注意选题、问题意识、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写作技巧等。

报告结束后,邹教授与谭德凯、赵誉聪、张潇元、王诗博、李姣媛等老师就课题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为老师申报书质量提升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公管学院

公管学院举办“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交流会

为加强我校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2023年12月28日下午,公管学院顺利举办学术交流会,主题为“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特邀高水平期刊《学术月刊》资深编辑王胜强教授来院做客交流。公管学院副院长黄红华教授主持了交流会。

王胜强教授首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科研情况,围绕“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做了精彩的报告。王老师回顾了《学术月刊》的历史变迁,深入总结了《学术月刊》发展至今形成的“敢为百家先,宽容百家言”的学术之气,重点阐述了期刊学术论文刊发的“五不限”独特风格:不限学科、不限选题、不限作者身份、不限表达形式和不限字数。随后王教授将学术论文撰写梳理为问题提出、文献回顾、理论框架搭建、具体分析(包括实证研究路径和理论分析路径)以及研究结论五个部分,并进一步阐述了《学术月刊》的具体写作细节:文章标题需要满足“亮点性、实在性、简约性”三个要素;摘要是正文主要内容以及结论的概括摘录,而不是提要;脚注较之参考文献需满足方便读者阅读的要求。

接着,王教授阐述了学术研究的两个基本的方法,一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二是哲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王老师以其代表性著作《现代人的自由》为例,着重强调了哲学和历史学方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指出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以新的哲学观念为指导,将两种思维方法相结合,推动学术研究。

互动交流环节,王教授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有关学术发表、科研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并传授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相关经验。最后,黄红华教授发表了他对王教授主要观点和内容的心得体会,并对王胜强教授表示感谢。

链接:

http://mpa.zjgsu.edu.cn/View-6856.html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课题 

“高水平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案例研究”推进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2023年12月29日下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课题“高水平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案例研究”推进交流会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召开。会议伊始,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总体进展。指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作为重要的研究平台对于理解浙江省治理现代化的系列发展、总结浙江省做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并从多层级案例来展示“高水平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学理性与生命力。目前各子课题已经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在子课题负责人汇报环节,8位负责人分别做了汇报。其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徐友龙研究员分享了“有效政府及其制度供给:以衢州社会治理为例的研究”的进展。从“国家社会治理成效”的治理角度为基本出发点,在历史维度上将其与衢州实践相结合,围绕基层党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群众主体基层实践、有礼文化、数字赋能等多个角度来阐述衢州有效治理的优势。

围绕“从回应民生到共识性治理:浙江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与政府治理现代化”,汪锦军教授建构共识性治理这一全新的地方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解释框架,发现与经济建设时期相比,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中政府行为方式、施策重点、运行结构、运行逻辑有显著差异,即在多层级政府之间、多层级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社会主体之间等层面的达成治理共识。

围绕“数字经济治理的浙江探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徐梦周教授分别从数字战略成效、数据要素平台、市场治理机制、地方区域创新、空间治理协同等方面来探讨了政府治理的成效与创新之处并总结经验。

围绕“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的浙江探索”,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萍研究员,构建“政党在场、行政推动与社会成长”的分析框架,从党建引领、政府有为、社区建设、文化塑造、技术赋能等视角回应“国家如何治理乡村”这一元问题,从而形成国家治理乡村的有效机制与对于浙江乡村振兴的启示。

围绕“从‘最多跑一次’到政府数字化改革的杭州探索”,浙江工商大学慈善学院执行院长徐越倩教授,从技术理性到制度理性维度剖析政府数字化治理过程,着重从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层面提炼数字时代政府改革的主要特征,从政府内部、政府与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探讨政府改革的溢出效应以及从技术理性到治理理性的可能路径。

围绕“从民主恳谈到协商民主:基层治理创新的温岭探索”,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丙宣教授从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视角剖析基层民主协商的生命力所在,在分析民主恳谈的技术属性基础上,构建目标重组和内生性制度发展的分析框架,着重从民主恳谈与村民自治制度、劳资关系、人大制度、政府预算等相结合,激活制度活力。

围绕“从村务监督到有效治理:乡村治理的后陈经验”,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的公共管理教研部的顾金喜教授,从乡村有效治理的理论逻辑、传统乡村治理面临的突出困境、后陈村务监督的生成机制以及其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及绩效几个维度介绍后陈经验,结合政策创新扩散模型探索村务监督后陈经验的时代价值。

围绕“产业集聚的螺旋:文旅产业集聚发展的横店探索”,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黄钟军教授从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聚群建设路径、影视产制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横店影视品牌及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对“浙江精神”的阐释等方面,做了分享。

在专家点评环节,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何显明在充分肯定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组提出更高要求,指出要凝练共性问题,挖掘各个案例的学术性价值以及聚焦如何呈现案例的共性与规律性问题,概况各案例做法的基本逻辑,通过地方经验体现研究的学术性与学理性。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二级教授陈立旭对八个子课题做出逐一评价,并肯定了各主题的代表性与新颖性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强调从多个主体多视角切入研究个案的重要性,以及经验归纳的必要性,希望能把这些案例做成学术精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研究员提出内容框架要适度统一,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学理上如何破题,以及在经验推广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注意事项,既要有学理上的亮点也要在应用对策上有所贡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马力宏教授强调需要斟酌案例的选择,要善于从新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对话的同时形成中国特色,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案例做成学术精品。

推进交流会接近尾声之际,汪锦军教授强调提高对该文化工程项目认识,在案例中回应重大理论问题,把握好进度。交流推进会最后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Bfxhs9-zBorqVz_fAZY9A



浙商研究院


浙商研究院获评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评估A级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教育厅大力实施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工程,共建设41家新型高校智库。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部署,以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关于新型高校智库实行长周期考核的有关要求,2023年9月,省教育厅对41家智库开展五年期满绩效评估工作。在此次评估中,浙商研究院智库建设成效显著,成果丰富,评估成绩排名前列,评估结果认定为“A”。

浙商研究院从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五方面开展自评,并对智库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全面总结,对智库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剖析。

在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在浙江工商大学的支持下,在兄弟单位的协同下,研究院以“传承浙商文化、服务浙商发展、引领浙商未来”为宗旨,整合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统计、人文等多学科优势资源,围绕全球浙商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依托浙商研究院智库、浙商博物馆、浙商书院三位一体平台,聚焦文化浙商、制度浙商、创新浙商、全球浙商、数字浙商等五个领域,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浙商深化创新发展提供综合服务。


杨轶清教授“鸡毛换糖”金句引来千万人次观看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教授的一段论坛发言,在《美丽浙江》视频号播出后,引发网友广泛共鸣。截止12月23日,美丽浙江视频号和抖音号、《电商》视频号播放量分别达到360万、1200多万和600多万,合计播放量超过2000万人次。

12月19日下午在义乌举行的年度风云浙商评选启动仪式上,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赵磊,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等领导以及四位往届风云浙商出席。杨轶清教授应邀做“金华何以盛产风云浙商?”的专家解读。他从浙商四千精神、金华产业生态和地瓜经济全球布局三个方面作了分析阐述。

风云浙商评选承办单位浙江经视视频号第一时间摘取了杨轶清教授发言中的一段。晚上八点半左右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美丽浙江》视频号采用了经视供稿,并在《美丽浙江》抖音号上播出,迅速引起网友大量点赞评论和转发,到第二天八点钟点赞数达到5万,截止到23号下午抖音号网友点赞人数达到13.7万,发布评论数超过1万条。抖音号播放量1223万次,视频号播放量360万次。浙江广电集团旗下各微博、视频号等融媒体,新浪财经视频号等也纷纷转发。其中《电商》杂志抖音号点赞数也达到8万,播放量超过6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