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至28日,“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往来人物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承办,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协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提供后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各个历史时期文化交流中的人物往来发表最新成果并展开讨论。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教授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特别提到“文以载道,汇则兴邦。世界各国文化都是在人物往来中相互促进、发展繁荣的”。浙江自古以来与海外特别是东亚各国交流非常频繁。浙江的宁波、天台、径山等地,因日本的遣唐使节和僧侣的屡屡到访,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浙江余姚出身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日、韩等国近代思想影响深远;流亡日本的朱舜水对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日本儒学“水户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功不可没;日本京都宇治茶和静冈县的茶叶,也是通过僧侣从浙江传入。从人物往来的角度出发对文化交流开展研究意义重大。日本福冈国际大学的海村惟一教授在致辞中引用元末明初在杭州旅居访学的日本禅师绝海中津的“京口云开春树绿,海门潮落夕阳空。英雄一去江山在,白发残僧立晚风”一诗,来表达对古往今来人物交流中的文化换位思考与博大胸襟的崇敬。
随后,北京大学王晓秋教授、浙江大学王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吉原浩人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江静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松浦章教授、韩国蔚山大学鲁成焕教授、中山大学孙宏云教授、神户学院大学胡士云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中日交流史人物研究漫谈”、“从‘求法’到‘巡礼’”、“奝然将来栴檀瑞像の思想・宗教的影響”、“日本禅宗史上的南宋高僧无准师范”、“清代日本貿易に長崎へ来航した中国商人”、“朝鮮の蔚山で倭軍の捕虜になった中国人”、“松平康国的中国经历与中国认识”、“新时期的旅日华侨华人”的主题演讲。
在27日下午、28日上午举行的分科会上,诸位代表就日僧圆载在唐活动、宋朝与高丽的外交关系、阿倍仲麻吕赴任安南的缘由、来华的真如亲王的生平事迹、留明僧绝海中津在日明外交中的作用、战后秩序重建的过程与元代江南禅林的关系、何如璋观察明治日本的独特视角、“来舶清人”、大谷光瑞、林熊光等诸多人物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共发表论文60余篇,除了参会代表以外,来自省内其他高校的师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以及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师生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