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1218—1222)

发布者:尹恒发布时间:2024-01-04浏览次数:10

经济学院


活动总结刘西川“如何做好一篇实证研究论文”

12月20日下午,经济学院于经济537会议室成功举办了题为“如何做好一篇实证研究论文”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农村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王学渊教授主持,吸引了学院广大师生参加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论文写不好的原因分析;二是实证分析写作存在的问题;三是实证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刘西川教授会议开始就提出了要“拒绝摆烂”的思想,同时多次提出做好实证论文要进行证伪,要看到假说。刘教授讲解论文写不好,原因在于:思维跟不上、证伪做不到、创新要求低、方法未掌握。同时,刘教授指出实证分析首先要做好描述性统计和诊断性检验;其次,要通过基准回归检验假说;最后,要通过稳健性检验和进一步讨论来检验假说。此次讲座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写作视野,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公管学院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18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委党校、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和浙江省民政厅职能部门领导等数十位专家参与研讨。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师生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本科生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黄红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冯仕政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凤芝教授和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院长汪锦军教授分别发表了对会议的致辞。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公管学院院长汪锦军教授主持。五位学者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社会工作转型发展等展开学术研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凤芝教授以“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区工作专业化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为题展开阐述,指出要积极构建五社联动大社会治理格局,增强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效能。

复旦大学文科处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顾东辉教授以“基层社区治理:变易之题和不易之局”为题展开论述,探讨基层社区治理的“变易之题”与“不易之局”,指出我们要面对变易的现象,守住不易的格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陈树强教授以“以参与基层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展开讨论,指出社会工作要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从传统的社会工作实践向现代社会工作实践转型,从知识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向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晨熹教授围绕“社区治理的技术和艺术”,从科学与艺术的经典之争展开讨论,分析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指出社会工作是艺术和科学的共融。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毛丹教授围绕“社会工作学科的两个增长点的思考”展开讨论,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工作师资和专业学生的培养,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强调在“五社联动”的进程中,要建设好发展性的社区,不断推进发展性社会工作。

会议主题讨论环节由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MSW教育中心主任马良教授主持。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政策研究院院长王杰秀教授就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坚定发展信心、自觉融入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健全落实政策以及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相结合的四点建议。浙江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陈小德处长强调城乡社区是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是浙江省委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的基础支撑。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处楼喻刚处长探讨了共同富裕进程中浙江慈善和社工发展,指出以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为代表的“善行浙江”扎根浙江大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浙江工商大学人才办主任高燕教授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党建统领“五社联动”的相关案例,并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自治为主、强化联动力量、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五点经验。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童志锋教授强调社会组织走出去已经成为未来趋势,提出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国际化法律法规体系、系统提升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影响力、强化社会组织走出去的风险管理以及注重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自身能力建设的四点路径。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金碧华教授则认为当今社会工作的人才培养要集中于社区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等大口径方向,要关注到当今社会工作研究生非本专业比例趋高以及供需失调的现象,需要针对此现象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部长董敬畏教授提出了他对红色社工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要发挥党校“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专业培训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三个优势,办好具有实践特色和师资特色的“红色社工”。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萍教授指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成员的精英化、参与的内部化以及组织的圈层化三方面困境,强调要发挥党组织的价值整合作用,加大制度供给,同时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的平台支撑力。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陈建胜教授指出企业社会工作既有的集中进入模式为内置模式、园区模式以及项目模式,探讨了企业社工的产业社区建制化模式的合法性、稳定性以及技术性三个影响性机制。杭州师范大学公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张祥晶教授总结出研究生生源的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工具性”、教师的热情消解、专业实习的“非专业化”以及论文评审的“小社工”视野五方面专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会议最后由马良教授做总结分享,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和基层治理相结合,是社会工作开始由“服务”向“治理”职能转换的新的思路,也为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此次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社会治理研究所、浙江省计算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和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和公益慈善创新团队”承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hVKMWHO-_VBFN4climpWA

 


浙商研究院


陈寿灿教授出席第二十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2023年12月22日,我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寿灿教授应邀参加浙江省法学会承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并作题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律文化研究”的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邀请国内150余名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人员,围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深入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社会治理的制度规范、文化发展及空间拓展等重大议题。

陈寿灿强调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因,其内核与应用皆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贯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枫桥经验”法律文化极具政治与社会意义。他还基于法律文化的实践性等特征,为分析、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律文化之内涵提出几点思路。

在本届论坛上,陈寿灿、涂言豪所撰写的论文《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律文化研究报告》获奖并受表彰。未来,我院将持续围绕“枫桥经验”等优秀文化精神开展调研和研究,为浙江社会治理及浙商群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陈寿灿教授率队赴龙游、常山调研

12月19-20日,我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带队赴衢州市龙游县、常山县开展关于“龙游商帮”文化研究课题的实地调研。调研团队在龙游县文化馆馆长雷栋荣、常山县咨询委主任戴根林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龙游石佛乡三门源村、塔石镇泽随村和常山东案乡金源村等历史文化名村。

陈寿灿认为,龙游商帮能在与实力雄厚的徽商、晋商等竞争中独树一帜,除了它有开拓进取、不怕艰苦的精神和善于经营管理之外,与重视文化传承和诚信为本的祖训等也有密切关联。浙商研究院团队将持续开展调研,加强龙游商帮文化信息的收集、梳理和整合工作,以期形成完善的信息资源系统,并计划以镜像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推出《深描浙商.龙游天下》一书。

调研团队还走访了常山芳村-新昌“油茶宋镇”县域风貌区和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了解常山以擦亮“一切为了U”的城市品牌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和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