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1113—1117)

发布者:尹恒发布时间:2023-11-22浏览次数:10

法学院


学术讲座:法治国家及其制度构造

11月16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主编胡玉鸿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法治国家及其制度构造”讲座。本次讲座由法学院院长宋杰教授主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场认真聆听。

胡玉鸿教授以法治的概念进行破题,围绕着法治国家的建设,系统地介绍法治的目的、核心、作用、标准及基本要求。胡教授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法治能够约束权力、控制权力,实现权力分工、权力制约、权力监督。同时,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hA9i2yngf39iwkCYMLtFA

 

学术讲座:诚信法的前世今生

11月14日晚,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爱国老师应邀来我院F510会议室作题为“诚信法的前世今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共有八十余名师生参与了研讨。

徐爱国教授围绕“诚信法的前世今生”这一主题,分别从“诚信的道德意义与法律意义”“中国现行法中的诚信”“诚实信用原则的历史”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讲解,结合案例剖析了“中国现行法中的诚信”现状,指出我国法律已广泛采用了“诚实信用”原则。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U3nAkgLRZAv3h7dtWVRFA

 

学术讲座法律效力概念再探

11月15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玉章老师受邀到我院F510会议室作题为“法律效力概念再探”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近百名师生参与了研讨。

吴玉章研究员的讲座共分为法律效力概念在当前的研究现状、法律效力概念的界定、法律效力概念的渊源、无效法律的问题四个部分吴研究员指出了法理学教材中法律效力概念的不足,改变了同学们对法律效力概念的传统认识,对法律效力的概念做了新的界定,引入了地理空间因素,将效果、实际变化、贡献等因素纳入法律效力的概念之中,为中国法律注入了现实主义的新鲜成分。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O-Nob661oi4-Wewl0ieuQ

 

学术讲座:刑事辩护的思维、技能及训练

11月13日晚,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杭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良宝律师应邀来到我院F楼118教室作题为“刑事辩护的思维、技能及训练”的实务讲座我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百余人参加了讲座

王主任以刑事辩护面对的刑事司法体制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刑事案件中对抗案件与协商案件、委托案件与援助案件的对比数据,并给出了当前辩护重心从庭上移至庭前、辩护方式从对抗走向协商、辩护方法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系列启示。王主任分别介绍了证据辩护量刑辩护、交叉辩护等方面的思维和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利用这些方法为当事人作出宽缓的处理。

整场讲座,王主任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风趣的语言风格,为同学们介绍自己宝贵的实践经验,使得大家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如何提高专业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p06bhnV4z9QcZ3XRYP-yg 



公共管理学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宝文主讲|市场监管理论与营商环境 

2023年11月13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宝文莅临我院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的主题为“市场监管理论与营商环境”。

叶宝文副主任的演讲围绕市场的概念与市场监管的核心理论、近现代世界各国市场监管的趋势特点、市场监管实践的理论、市场监管理论实践内容分析比较、营商环境新的评价指标五个方面来展开从世界范围内市场监管的发展历程来讲述市场监管理论体系的构建,引出我国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产生与发展史从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方面揭示了市场监管所蕴含的制度内涵,阐释了回应性监管、整体政府、协同治理、辅助性市场监管、政府失灵、经济性和社会性监管这六大理论在监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对当前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行解读。最后在反思市场监管领域的不足与困境基础上,提出我国法治建设与公共管理建设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叶主任从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角度对提问进行解答,并从市场监管的视角回答了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以及目前我国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痛点与矛盾等问题。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kEPl1mvGjfSXyuekFOJ-Q



东语学院


2023年度《日语学习与研究》作者交流会

——暨浙江地区日本学领域青年学者论坛

11月18日,由《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东亚研究院承办,“2023年度《日语学习与研究》作者交流会——暨浙江地区日本学领域青年学者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顺利举办。论坛期间,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近30位学者专家及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主题讲座环节,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以《汉文脉中的日本文明史》为题,阐释了对日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的研究视角。特别在研究视角的分析中,指出西方学者的几个误区,并援引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表示研究视角的多样性,研究者们需要站在更有力更可靠的角度去开展研究,即立足中国研究日本,做中国人的日本研究。王勇教授还指出,日本的汉文脉藏匿在日本的文化间亟待研究者挖掘,如若我们对其置之不顾,它们终将成为文化孤儿。复旦大学教授王升远则从杂志社的角度,对学术论文展开讲座指导,表示研究者需置身学术史的脉络中,在个人好奇心与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注重理论的沟通性,在学科意识上要淡化边界、互相吸纳,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方法及建议。《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李广悦展示了2018~2022年度浙江地区日本学领域期刊发文数据分析,包含浙江各高校的期刊发文量与高水平期刊量,以及期刊发文引用频次等,以有力且清晰的数据库,提示了目前日本学研究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

开放对话环节以“中日文化关系的研究的问题与可能”为题,由王升远教授主持,王勇教授、江静教授、刘晓峰教授、李国栋教授参与对谈,从文化的概念到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立足点以及未来走向等话题,展开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前瞻性、跨学科性的学术讨论,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带来了一场深度的思维碰撞。五位专家也贡献了多个引发现场观众深思的“金句”,王升远教授相继抛出“日本文化研究的范畴到底在什么”“是否可以把日本看作中国文化的分身”“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中我们的立场该放在哪里”等引人关注的问题,王勇教授提出“文化的起源不等于中心”,刘晓峰提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否做好准备为新时代中国在世界的发展做好学术支撑”,刘国栋教授提出“言灵信仰是日本远古时期古歌形成的重要思想原因”,江静教授提出“古代日本佛教世界观是是‘不谈中心的众生平等’”。讨论中还呼吁青年学者们在研究中要告别自民族中心倾向,立足东亚圈,培养大胸怀。

在下午的青年学者发表部分,周菁以形容词为例分析了近代新词中的中日互动词在中日互动交流下的产生背景,例出“困难、伟大、重要”三个词汇,通过考察词义的演变,发掘日语与汉语间的相互影响,总结中日互动词的特点,表示考察词汇互鉴的过程意义大于单纯的中日归属判定。蔡凤香介绍了中国日语学习者听觉词汇加工机制的研究,将词汇按音与形的相似与否分类四项并展开两项实验型调查,最后发现不同学习阶段语音类似会产生促进或抑制效果,为日语教学带来了启发。周妍抓住游记体裁的学术性对明治时期日本文人的中国体验与叙事展开分析,以管森鸿的模山范水游记为例,厘清游记中的地理轨迹,按古迹探寻、诗文交流、学问探讨进行分类讨论,丰富了同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内容。邢程指出了文学研究中对内容与形式的混淆、文章学中描述的而非分析和理论的研究问题,并提出了形式分析的概想。从鲁迅《呐喊》自序展开例证,表示现代文学的主体强度不在于所叙之物而在于叙事的办法所显示出的文学空间的主权。姚琼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祭祀空间的视角剖析了8-10世纪日本禳疫祭祀礼仪的特点,再以中国古代的祭祀礼仪加以对比,得出古代日本朝廷的禳疫祭祀呈现出点与同心圆结构并存的观点,体现出从地方到中央王权的统一与构建。张晓舟聚焦遣隋使,从东北亚区域视角多方面地研究了倭国遣隋使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考察倭国“天子”国书总结出天子称谓的多重文化含义,并从区域视角发现了朝鲜半岛地理空间意识对“天子”国书的影响。关雅泉从阳明学的“日本化”与“日本阳明学的产生”、王阳明以及阳明学研究的回归以及阳明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明治维新后日本阳明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得出需克服自国中心主义来看待阳明学发展等的启示。王侃良从近世汉文直读论的研究史入手,整理凝练出直读论的发展脉络,并联系汉文训读法着重分析两者间的影响,发现直读论虽在表面败给训读法,却在内里推进改良影响了训读法,其理念也被训读法吸收。

交流期间,王勇教授、江静教授、刘晓峰教授、李国栋教授、张鹏教授、阿莉塔副教授、费晓东副教授、孙立春副教授对发表者的学术议题进行了坦诚的评议,通过学术间的对话互动,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不同方法论的切磋,期待在讨论中启发,在启发中创新,实现青年学者学术水平的提升。


国别区域学系列讲座

——东亚佛教世界的形成、互动和认同

2023年11月15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主办的国别区域学系列讲座第八场——“东亚佛教世界的形成、互动和认同”于东语楼2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副教授李海涛主讲,本次讲座由东亚研究院刘旭老师主持,我院院长江静教授、李国栋教授与黄崑威教授以及三十多位学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李海涛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地理上的东亚以及文化上的东亚的概念,并指明了“文化上的东亚”包括现在的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及其历史上的疆域范围,并以中日韩为主体。中日韩之所以可以作为文化的主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共通和相似的文化传统和要素,更重要的是三者之间从古代到现代频繁的文化交流、互动和影响,早已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文化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亚文化圈”。

随后,李海涛老师又为我们讲解了东亚佛教文化圈的组成,主要有中国、越南、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组成。李海涛老师认为,东亚佛教文化圈具有独特性,其是由大乘佛教文化圈、汉传佛教文化圈以及北传佛教文化圈组成的。目前东亚佛教文化圈的研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不能将东亚佛教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及佛教研究在某些国家遇冷等。李海涛老师表达了希望将来能以东亚佛教视野作为方法论对整个东亚地区的佛教进行更加整体化的研究的愿景。

接着,李海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东亚佛教世界的形成。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于2世纪传入越南、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6世纪传入日本,由此逐渐形成了东亚佛教文化圈。在佛教融入东亚世界的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儒佛之争、新罗的异次顿殉教以及日本的苏我氏奉佛与物部氏的排佛之争等都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动荡。紧接着,李海涛老师又以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形成为基础,向我们介绍了佛教的朝鲜化和日本化。

李海涛老师为我们总结了佛教在东亚世界的一些特点。近世之前,佛教在东亚更具影响力。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佛教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还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中日韩越等国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发展。并且,佛教在东亚文化圈占据极其重要的特殊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着李海涛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东亚佛教的互动,具体有东亚僧人的跨国交流、汉译佛典在东亚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朝鲜及日本本土化的特质。东亚佛教的展开与发展,一方面是通过僧人,另一方面则通过佛教经典的汉译来完成。韩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继承除了僧人来传承法脉,更多地是通过汉译佛典的流通、诠释和吸收来完成的。李海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本愿药师经古迹》在日朝两国的传抄与翻刻以及金陵刻经处对佛教经典流传的意义。

最后,李海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东亚佛教的在地化特质以及“佛教认同”与“文化认同”。韩国佛教有着浓厚的华严思想底色,呈现禅与华严的结合,在理论上则固守中国化佛教的“法统”和价值取向;而日本则有着强烈的法华信仰,时刻保持密教或神秘化的元素,凸现了中国化佛教的工具取向。而“文化的认同”则强调佛教认同差异背后的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性。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提问,李海涛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随后,江静院长总结了本场讲座,她表示,李海涛老师的讲座对东亚视域下的佛教研究十分具有启发意义,因为从东亚研究来看,将东亚佛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切入,更深刻地研究佛教文化在东亚三国的环流,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东亚诸国佛教思想之间的互动。最后,江院长对李海涛老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言马论坛第24期|李萍:大学生生命成长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15日晚举办的第24期言马论坛,以“苔花初开:大学生生命成长教育”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本次讲座由著名生涯教育专家李萍教授担任主讲人,由郭墨寒老师担任主持人。讲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大学生生命成长的路径。

李萍教授在讲座中亲切地称呼在场的同学为“孩子们”,并提出了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何谓生命成长?你如何获得成长?”通过这些问题,她引领同学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追求。接着,李萍教授以“转换身份,系统升级”“看见自己,提升自信”和“聚焦目标,落实行动”为关键点,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在身份转换和系统升级方面,李萍教授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她指出,了解自己是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关键。“当你大声地说出你的梦想,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李萍教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种是“先因后果”,容易迷失方向;另一种是“先果后因”,更有助于直面挑战、坚持前行。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设定目标和评估成果,李萍教授还介绍了她的“平衡轮”画图法。她将一个圆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推动,逐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李萍教授赋予了这个轮子两个美丽的名字:“理想之花—成长之轮”和“生命之花—幸福之轮”。

尽管已经退休十年,但李萍教授仍将普及生涯教育作为个人使命,尤其关注教育薄弱地区的学生。她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这场精彩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生命成长教育的兴趣,激励着每个人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o9mwFHSQrOdS1MCBHm0Yw

 


泰隆金融学院

第一届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年会成功召开

11月11日,泰隆金融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年会。来自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赵英军、杜伦大学常务副校长Kieran Fernandes作大会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副院长倪禾主持。本次会议邀请了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何治国、杜伦大学常务副校长Kieran Fernandes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Sushanta Mallick、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石劲、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副行长徐耀博士5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做主旨演讲。本次年会学术分论坛还设置了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能源、环境经济和农业经济、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7个平行论坛,以及院长、系主任论坛。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11月11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著名经济学家何治国教授做客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商泰讲堂”第四期,本次讲堂由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何治国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中国的地方债务”的主题演讲,讲堂由泰隆金融学院院长马丹教授主持。何教授指出,地方政府及其关联方应关注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积极发挥市场的力量在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中的作用。立足金融体系发展的长远视角,“刚性兑付”和政府“隐性担保”的打破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体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2023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第二届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杭召开

11月16日-17日,2023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第二届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西湖区贸促会、杭州中非桥联合承办。来自全国中非经贸研究及实践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品牌企业家和优秀青年创客等3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杭州市贸促会(杭州市国际商会)会长张鸿斌、中非民间商会执行会长王晓勇、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原司长周亚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17日,在大会开设的“中非经贸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和“‘四千精神’与浙商对非经贸模式创新”圆桌论坛上,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教授、阿尔及利亚特莱姆森大学经济学院Zine Barka教授等智库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分析中非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本次论坛不仅获得学界及社会广泛支持和好评,还吸引人民日报(网络)、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报道》《国际商报》《浙江日报、意大利侨网》《世界华人等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密集关注和报道同时受到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的关注和祝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智库为中非、浙非经贸高质量发展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学术交流|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应邀参加宁波帮研究高端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近日,由中共镇海区委宣传部主办,镇海区社科联、宁波大学宁波帮研究中心、宁波帮博物馆承办的“回顾与前瞻:宁波帮研究高端论坛”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浙商研究院特聘教授陶水木应邀出席并作《从上海看近代浙商中的宁波帮》的主题发言。

他认为,浙商始终是近代上海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商人群体,其中又以宁波帮和湖州帮为主。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二者的实力和影响难分伯仲。但从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宁波帮快速发展,而湖州帮却逐渐衰落,自此再也没能在市商会常委(常务理事)中占有席位。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丽文一行调研浙商博物馆

近日,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丽文等一行到浙商博物馆参观调研。浙江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海瑜等陪同调研,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作参观讲解。

陈丽文书记一行仔细地参观了浙商博物馆各个展厅,详细了解浙江源远流长的商业历史,对浙商博物馆弘扬浙商精神等给予高度肯定。同时还观看了正在浙商博物馆展出的“八八战略20年浙商之路主题展”。

广东与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两个省份之一,两地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粤商和浙商为两地、为中国经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陈丽文书记希望深化浙粤工商联、民营经济、企业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解读民企百强榜 | 双十一新生代长三角外贸等

近日,我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教授,先后接受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之声、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杭州日报等媒体采访,就浙江民营企业百强榜、“双十一”新态势、新生代浙商培育、长三角外贸、新昌问鼎浙江县市上市公司总数第一等事件进行解读和评论。以下为部分媒体报道情况:

新华社:长三角外贸新动能


浙江卫视和浙江之声·浙江新闻联播:浙江民企百强榜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工商联近日公布2023年度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杨轶清教授分别接受浙江卫视和浙江之声采访时认为,百强民营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且在严峻复杂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增长,也体现了浙商特别能吃苦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