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回顾(1023—1027)

发布者:尹恒发布时间:2023-11-03浏览次数:119

工商管理学院

人工智能+管理学与脑科学:科研创新和产品研发

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于2023年10月24日,邀请福州大学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人才、人文社科基地“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益文教授莅临管理楼416开展讲学。王益文教授研究领域是经济心理学与神经管理学、人工智能+经管心理。本次讲学主题为人工智能+管理学与脑科学:科研创新和产品研发。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副院长许翀寰、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司维老师、张琼寒老师、宋金柱老师以及数十位硕博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学。本次讲学从人工智能的崛起展开,并讨论了大脑工作和人工智能协同在管理中的应用。王益文教授分享了脑电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最新进展,详细讲解了“脑机接口”驱动的四大步骤、“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脑机接口”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成果。最后,王益文教授还谈论到人类与机器人的协同互动。与会师生反映收获颇丰。


管理实证中的实验方法——基于随机于预的一些讨论

2023年10月24日,工商管理学院在管理楼416会议室举办了第十二期管理学院“科研下午茶”。本次会议由工商管理学院教师杨雪萍主持,邀请了国际商务系的徐晶老师主讲,就“管理实证中的实验方法——关于随机干预的讨论”进行交流和分享。本次出席的还有工商管理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徐晶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管理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展开。首先介绍了管理学中实验法的基本背景——管理学为什么要做实验及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接着,结合两个管理学的实验阐述了实验法的优势与重难点,指出实验法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避免一切的内生性,看出因和果之间强烈的关系;而实验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进行随机?如何保密实验意图?如何避免被试不受先天特质影响?如何避免多个试验组的交叉影响?以及如何有效收集数据?最后,徐晶老师结合自己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Young Teacher Empowerment Program (YTEP),对管理领域中实验随机变量的干预和检验进行了讲解。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irMnqbTI9LnG3L9LopM6g


品牌管理:模仿、延伸及拟人化

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于2023年10月25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良燕教授讲学。王良燕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Paul Merage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及消费者行为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上海市“曙光学者”等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期刊。担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担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统管理学报》及《营销科学学报》等期刊的编委。本次讲学主题为品牌管理:模仿、延伸及拟人化。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副院长许翀寰,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楼天阳老师、侯旻老师等数十位师生参加本次讲学。



统计学院

加拿大温莎大学Kevin W.Li教授丨A Co-Opetitive Game Analysis of Platform Compatibility Strategies Under Add-on Services

2023年10月27日下午,加拿大温莎大学Kevin W.Li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了以“A Co-Opetitive Game Analysis of Platform Compatibility Strategies Under Add-on Services”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现教中心102会议室举行,由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陈骥教授主持。

李武(Kevin W. Li)博士,加拿大温莎大学Odette商学院管理科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冲突分析等。研究获得三项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会发现基金项目的支持,同时也多次得到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短期项目支持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籍聘用研究员(Invitational Fellowship)项目的支持于2011年和2015年到东京工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自2001年以来,在国际期刊如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Informat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发表69篇学术论文。李武教授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SCI/SSCI累计引用2656次,h指数30),五篇论文先后列为ESI高被引论文,在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任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及多个国际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或编委。

在此次讲座中,李武教授提出,具有估值和知名度优势的大规模平台(LSP)使竞争对手的小规模平台(SSP)能够嵌入其平台。此兼容性策略创建了一个新的通道,即兼容通道,客户可以通过该通道通过LSP从SSP购买服务。他还提到,越来越多的平台已经推出附加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盈利能力。首先,确定了平台兼容性的条件:当通过兼容渠道的再产品需求比例在一个中间范围内时,兼容性成为一种均衡策略。第二,适配性对服务价格的影响是相反的:通过兼容的渠道,两种平台都进行了一场价格战,两种平台都提高了价格。第三,发现了由于两个平台的关注点不同,同构的附加服务会刺激而不是抑制兼容性。第四,对模型进行了扩展,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鲁棒性。此结果为新兴的辩论提供了重要的意义,即平台何时应该实现兼容性,以在各种设置下实现双赢。李武教授以若干个生动的例子,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大平台与小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讲座的最后,李教授热情地与同学们互动,为同学们解答了关于此次讲座内容的问题。最后,陈骥教授对此次讲座发表总结并对李武教授的精彩分享以及在场听众的参与和互动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程明明教授丨The Big Data of Images in Social Media: Theory and Methods

2023年10月27日下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程明明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了以The Big Data of Images in Social Media:Theory and Methods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现教中心102会议室举行,由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陈骥教授主持。

程明明,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科廷大学社交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程明明老师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数字营销、共享经济(如Airbnb)、可持续旅游和大数据科学等。程明明老师担任管理学SSC-区多期刊副主编或编委会成员,在管理和旅游营销学领域已发表超过50篇期刊论文,其中50余篇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20余篇发表于A BS4星和3星,单篇文章最高被引用1,000次)。他主持和参与西澳农业部,西澳大利亚州教育推广署项目,新西兰政府及企业项目,曾荣获澳大利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澳洲国家广播电台最具有活力的思想家(2022)和澳大利亚日报最具有科研潜力的年轻学者(2021)等国际奖项和荣誉,同时还在多个澳大利亚政府和企业项目中担任主持和参与者的角色。

在本次讲座中,程明明教授从图片的重要性、图像特征、图像相关理论以及应用和方法的几个方面开展了说明。首先,介绍了社交媒体中图片的各项信息在研究中的意义,同时指出图像中的突出特征,其中提到了颜色、空间和时空信息、人物面部表情等都是可以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其次,向我们介绍了Facial attractive、Signal theory和Theory of mobility等图像相关理论,全面介绍了图像分析领域,阐释研究者如何借助图片分析技术,以更加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此外,通过分析Instagram图片的实际案划,向大家展示图片分析从数据收集到视觉重现报告结果的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其中用到的方法论是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最后,程明明教授提出关于图像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信息处理不合理的地方,期待有更多的老师与同学可以加入进来一起探讨,进一步提高社交媒体中有关图片的相关分析方法。

在讲座的最后,程明明教授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陈骥教授感谢程明明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并表示本次讲座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交媒体的图像在旅游规划与预测研究中应用的机会,期待着未来与程老师的进一步合作,以推动学术发展与交流。



金融学院

钱塘金融学术论坛第225期:村镇银行的设立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2023年10月24日下午,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在综合楼846举办了第225期钱塘金融学术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宫迪副教授应邀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村镇银行的设立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院长柯孔林教授主持,学院5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是近年来监管部门的重点,宫老师首先从中小银行风险聚集现象明显的现象出发,介绍了研究动机。随后,通过CNRDS数据库获得村镇银行微观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地方性银行倾向于异地设立村镇银行,即将村镇银行设立在没有分支机构的省份;出于寻求新的盈利机会,地方性银行更倾向在经济更发达或金融机构贷存比较高的城市设立村镇银行;地方性银行设立异地村镇银行不仅没有提升总资产收益率,反而增加了风险承担水平。对此,宫老师提出监管部门应该注重政策之间的协调、优化中小银行跨区经营相关政策,地方性银行应谨慎对待跨区经营等建议。


著名经济学家黄少安教授莅临我校开展“百家讲坛”学术讲座  

2023年10月26日下午,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主办、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承办的百家讲坛在浙江工商大学A323举行。著名经济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少安应邀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差距》的报告。本次百家讲坛由金融学院副院长曹伟教授主持,金融学院、泰隆金融学院等学院5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黄少安教授首先阐述了发达国家GDP年均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的特征事实并剖析了相关原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发达国家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3%,消费贡献约为2.1%,净出口贡献约为0.6%。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进程,投资的增长空间很小,由此造成了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最低。消费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力,消费主要由收入决定,所以消费的高增长必须由收入的高增长来支撑,而发达国家的高收入归因于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其次,黄少安教授阐述了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经济规律,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高、波动大,但是增长速度的总体趋势是递减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基数小,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投资大幅增长,发展中国家存在赶超饥渴症,即对提高GDP增速具有很强的动力。另外,黄少安教授认为,发达国家庞大的中产阶级能保证稳定的消费,可以支撑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没有稳定的消费能力。并且,发达国家对经济增长的依赖度比较低,即使经济零增长也可以通过优化结构来改善福利,而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的依赖度较高,更需要高速的经济增长。



法学院


学术会议:浙江省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研讨会

10月29日,由浙江省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承办的“浙江省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研讨会”在杭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浙江首批14家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进展。

本次研讨会由开幕式、“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授牌仪式、“省外高校介绍和分享经验”“实务部门发言”“省内高校交流和分享”、闭幕式等环节组成。

浙江省委依法治省办成员、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徐晓波,浙江工商大学纪委书记胡金生,浙江省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寿灿,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王国银,法规处陈红处长等莅临指导,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商务厅、省司法厅、宁波国际商事法庭等实务部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等省外特邀代表,省内高校法学院院长、法学类专业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NJBf_t3mhYEN7QP_y7lKA



东语学院

商道讲座丨“回归人性:作为人,何谓正确”讲座顺利举行

10月26日下午,由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稻盛和夫商道研究中心承办的商道讲座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经济楼115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盛和塾理事长、诚食善粮发起人、杭州雅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品红先生主讲,讲座题目为“回归人性:作为人,何谓正确”,《中国文化与稻盛哲学》通识选修课师生以及自发报名的校内外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徐磊副教授主持讲座。

赵总首先指出此次讲座主题的由来:“作为人,何谓正确”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是稻盛哲学的“原点”。他通过十余年的学习与实践,领悟到“回归人性”是其寻找的答案。赵总分别从“人性是什么?”“人性为什么需要回归?”这两方面展开探讨。他以俄乌战争、巴以战争、恒大事件等案例说明当今社会人类逐渐在迷失方向(迷失人性:蔑视人权、贪婪自私等)的现状。他强调,企业家们应坚守良知,以大我(员工、客户、社会)为中心,提供良心产品与服务,帮助人性回归正轨。

赵总的企业经营并非一帆风顺。他表示自己在遇见稻盛哲学之前,曾以“赚钱”为首位,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经营企业,但最后皆以失败而告终。稻盛哲学的“利他思想”让他深刻体悟到,面对失败的企业经营,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全体员工乃至社会负责。于是,赵总心怀信仰,重启项目,改变销售模式,最终大获成功!即使是在各行各业面临危机的疫情期间,依然能够稳中求进,持续发展。

稻盛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跨世纪的一脉相承,赵总指出,我们在学习稻盛哲学的同时要兼顾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简要概述稻盛和夫先生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以《活法》《论语》《易经》等作品内容为例,讲述其中的共通之处(仁、性善、致良知、慈悲)。最后,赵总强调,文化不能停留在学习层面,最终要通过实践加强学习。

讲座结束后,师生反响热烈。赵总针对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并向提问学生赠送《人生成功方程式》一书。通过本次讲座,在场师生不仅对人生各阶段中的“失败”“烦恼”有了更深入的感悟与思考,也对稻盛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稻盛商道与企业成长丨第三届稻盛商道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2023年10月28日,“第三届稻盛商道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商界各领域的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并围绕稻盛商道与企业成长展开了深入探讨。

此次研讨会由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主办,浙江工商大学稻盛和夫商道研究中心承办,浙江省伦理学会、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协办。

开幕式由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副理事长、执行院长,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君豪先生主持。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秘书长、理事,浙江工商大学人才发展与工作办公室主任高燕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研讨会包括四轮主题演讲环节,共有八位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浙江稻盛商道研究院院长,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先生以“稻盛商道及其实践”为题拉开此次会议主题演讲环节的序幕。他指出,稻盛哲学是利他哲学,是把中国的圣贤之道成功运用到现代商业领域的卓越典范。他以“利他”、“致良知”、敬天爱人”、“为人民服务”概括了“道”的深刻内涵,并强调“道”是全社会运行机制背后的灵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把握科学与哲学,与时俱进,同时放下利害得失,将是非善恶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稻盛和夫商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寿灿教授以“企业家精神建构的主体性之维”为题进行演讲。他以哥白尼式革命为切入点,概述了西方哲学对主体性认识与探索的历程,并指出主体性理念适应当下企业经营方法与经营哲学的人文价值转向,肯定稻盛先生是将主体性理念引入企业经营中的成功实践者。另外,陈寿灿教授关于企业家精神主体性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要体现“第二个结合”,既要与儒商文化结合,也要与地域文化结合。

随后,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井冈山大学原校长曾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研究员,青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特聘讲师葛树荣老师,泰隆银行高级顾问、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工商大学稻盛和夫商道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勇军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玉刚教授,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研究员,邯郸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刘红燕院长也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发表演讲,强调了稻盛哲学在经营、摆脱困境的重要作用。



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03通讯:刘东:“各专地区,共享天下——地区研究的学科理由”

10月25日下午,应邀请,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敦和讲席教授刘东先生在经济楼315会议室举办“各专地区,共享天下——地区研究的学科理由”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军教授主持,东语学院院长江静教授,哲学系主任柴可辅副教授,东亚研究院沈国威教授、黄崑威教授、关雅泉老师、曾昭骏老师、刘旭老师,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传播学院的多位老师等五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讲座开始前,校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与刘东教授在综合楼就“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等重要议题举行会谈。讲座开始后,李军书记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刘东先生的学术履历与突出贡献:李书记高度评价了刘东先生宽广的学术视野与非凡的学术创造力,他认为刘老师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与“人文与社会译丛”两套大型丛书影响了三代中国学者,并且是中国学者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思想窗口,因此,刘东教授是当代学界少有的大师之一。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刘东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刘教授首先讨论了“地区研究”在中国兴起的背景与内在要求。他认为,随着中国自身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正谋求“世界性存在”,因此中国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卷入全球化之中,而是主动地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地区研究”或曰“区域研究”在中国学术界正蓄势待发,甚至有如火如荼之势。刘教授随后指出,因为“地区研究”本质上即是指向“他者”的研究,所以其内在地就针对“外部世界”,因此,“地区研究”就不能满足于地方性知识的获得,而应该向“世界性眼光”伸展,但又不能丢失“中国立场”。刘东教授进一步提出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关怀的地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三根主轴”:第一,本土的历史经验与文化价值;第二,在地的语言训练与田野调查;第三,与国际“地区研究”的即时对话。刘教授强调,这三根主轴可被简化成“本土意识,全球眼界,发达学术”,三者缺一不可。

接下来,刘东教授指出“地区研究”在国际学界所面临的“学科危机”。由于全世界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阴影、国际学界对于“外部世界”了解的热度下降与研究拨款的缺乏,“地区研究”正走向退潮与衰落。但正因为“地区研究”在国际学界的相对边缘化,恰恰给了国内学界增强自身学术自觉的机会,同时这又唤起了对于“地区研究”规范性建设的呼声。同时,由于“地区研究”的跨学科性与跨文化性,这又推动欧美学界在双重意义上走出自身,走向了对其他文明的理解,从而编织出 “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局面,这恰恰赋予地区以“空间性”的特征。它有助于伸张学术上的后殖民主义,也有助于保护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展现出“全球化”与“地方化”并存的“跷跷板”现象。刘东教授将此总结为:如果没有“地区研究”,则“全球研究”便只能是“空洞”的,而如果没有“全球眼光”,则“地区研究”也只能是“盲目”的。

最后,刘东教授深入探讨了“地区研究”的学科意识与学科边界。他认为,尽管“地区研究”尚未形成共同的规范与方法,但事实上研究内部彼此之间存在着先在的“语法”,即本次讲座的主题——“各专地区,共享天下”。基于此,刘东教授鼓励同学们要充分调动原先学过的知识去研究外部世界,切不可把知识限定得“井水不犯河水”,造成“盲人摸象”的误解。因此无论是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还是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只要进入“地区研究”领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但如果不能够积极充分调动各门学科形成跨学科的视野,并且尽量促成彼此间的科技整合,我们就无法对于任何复杂的外部区域获得相对完整而有用的知识。同时,刘东教授告诫同学们要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尤其要在知识的兴趣、理想的宗旨、研究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论证的独立上,与功利的实用性拉开距离,否则本学科的生存理由容易被吞噬。

    讲座后,刘东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积极主动提问,他们向刘老师请教了“大历史主义对于国别区域研究的冲击”与海外地区研究的方法等问题,刘教授都一一给予了深入的解答。最后,江静院长总结了本场精彩而丰富的讲座,她再次重申了刘教授提出的“地区研究”的“三根主轴”,强调了我院的立院之本与追求的学术目标与刘教授所说的“各专地区、共享天下”若合符节,并对刘教授的到来和精彩讲座再次表示感谢。



区域国别学系列讲座04通讯:吴根友:“代差”“种差”交织的文明地理与共享的世界未来

10月27日下午,应邀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举行“‘代差’‘种差’交织的文明地理与共享的世界未来”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哲学系主任柴可辅副教授主持,东语学院院长江静教授、黄崑威教授、关雅泉老师、刘旭老师,以及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多位老师等五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吴教授从“世界是平的”乐观文明地理观讨论了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著作《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并总结了书中提到的“敉平世界的十大动力”,例如柏林墙的倒塌、windows投入市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供应链与搜索引擎的出现等。吴教授认为,世界文明间立体的“三重整合”也加速世界变得平坦。接下来,吴根友教授为我们论述了何谓文明的“代差”与“种差”。吴教授认为现实的文明地貌是“代差”与“种差”的交织,随着文明阶段的不断更迭,不同民族之间共享其他民族所创造的福利,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文明共享过渡到世界性的精神文明共享,世界文明凹凸地貌的不断趋平。

“历史经验为我们提供现代文明经验,研究历史要从多视角出发,文明是全方位的,多元的”吴教授这样说道,“能否从多元的农业文明发展到多元的现代工商业文明也体现了文明的‘种差’”。随后,吴教授分别从不同文明自然资源利用的角度讨论社会组织的形成和运作模式,他认为新的能源的使用而发展出新的技术和社会组织制度,便是形成“文明”的力量和背景。之后又分别从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三种文明精神内核的特点出发讨论不同地区的农业文明发展为多元的现代文明的可能性。随后,吴根友教授深入探讨了文明视野里的“地球观”。吴教授表示他是在中国众多学者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万物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所附有的现实意义。他首先展开了对“万物一体”一词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是平的”是一种观念性的定义,隐喻所指向的是利益,机会,智慧在更短的时间内为人类所共享。跨距离的哲学交流,同步享受世界文明,地理,民族,政治,宗教文化之墙便在人类的福祉面前逐渐拆除和瓦解。

最后,吴教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并给出建议,共享的平坦世界,最终将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平等世界,但这个共享世界是风险和发展并存的,我们应拒绝程序化控制,要明白富有弹性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才更有价值。

之后,吴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积极主动提问,他们向吴教授请教了“文化的多元互通是否因叙述体系的差异而受到影响”,“如何从‘代差’‘种差’角度解释现代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宏观视野下,如何获取不同文明区域间的信息和如何思维建构”“如何分层次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吴教授都一一给予了深入的解答。

最后,柴可辅老师总结了本场精彩而丰富的讲座,他再次重申哲学教学中的现实精神,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基于现在面向未来,并对吴教授的到来和精彩讲座再次表示感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论文著作发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四个维度》

作者: 马子琪

来源: 《浙江日报》理论版,2023年10月23日

链接:https://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_news.html?theDate=2023-10-23&link_text=content_3692956.htm?div=-1



浙商研究院

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应邀参加第四届“儒家文化与新时代儒商精神”研讨会并做主旨演讲

近日,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应邀出席由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主办、济宁市委统战部承办的第四届“儒家文化与新时代儒商精神”研讨会并发表题为《浙商崛起的文化基因》主旨演讲。18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代表齐聚孟子故里,共话“儒商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

陈寿灿指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地域性呈现,浙学传统自发轫起一脉相承、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以儒学为主流、富有浙地人文气质的地域文化形态。他认为,儒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背后内含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统一,所以从区域文化入手,也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还强调,浙学传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型发展,浙商文化是儒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接受中国网专访

近日,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教授就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数字化等问题接受中国网专访。他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而数字经济成为了新时代的引擎。他指出,传统企业若想走向数字化,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地改变理念,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而真正数字化的企业,不仅要在生产经营中用好数字化、智能化,还需要赋能产业链的上下游。此外,他坚信,浙商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整体实力是非常突出的,浙江有能力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大脑。